10月12日上午,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晓带队到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天涯人民法庭调研。三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光亲,副院长王娜,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黄学文,城郊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朝,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惠文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王晓一行实地参观了天涯法庭立案大厅、审判庭及办公室等场所,详细听取队伍建设、案件办理、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三进”工作开展等情况介绍,深入了解法庭取得的成绩、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王晓对法庭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诉源治理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大背景下化解纠纷的重大举措,人民法庭要站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充分认识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他称,法庭要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降低矛盾纠纷诉讼率,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强化部门联动,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立足职能定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衔接,实现上下互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发挥“小法庭”职能,服务“大民生”建设,最大限度化解和避免矛盾纠纷的扩大升级,进一步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王晓还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支持法院工作,发挥人大作用帮助解决共性难点问题,助推人民法庭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
张光亲表示,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处在司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线,要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两个一站式”,努力构建大调解格局,逐步形成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融合推进的工作局面,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人民法庭要建立工作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统筹协调各类纠纷解决方式,确保工作科学规范。要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持续深化诉源治理,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数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智慧法院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诉讼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提升人民调解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调解效率。要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发掘特色亮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梁朝表示,此次调研对法庭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城郊法院将持续聚焦基层诉源治理,巩固和优化镇(街)人民调解组织为骨干、村社区人民调解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为重点的“点线面”人民调解网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同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坚守社会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提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效能,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升级、诉讼不入庭的工作目标。(文/李东波、廖茹奇 图/刘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