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正式揭牌成立,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在科技法庭响起,原告美国公民Rick.Z.W与被告三亚某投资公司、被告海南某旅业开发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一案开庭审理,成为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审理的第一宗案件。
2013年1月,原告Rick.Z.W与被告三亚某投资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在被告三亚某投资公司与被告海南某旅业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某项目楼盘购买了一套房子,并且按照合同约定付清了全部房款360万元。房子交付后,开发公司迟迟没有为Rick.Z.W办理房屋产权证,也没有向当地房地产交易管理所申请登记备案;此外,原告在支付房款后,被告已开具了发票,但至今未将发票交付原告。原告由此向三亚中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法庭围绕争议问题进行了调查,控辩双方进行了举证、质证。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就争议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整个庭审活动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有序进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庭审,法官再次敲响法槌,宣布休庭,该案将择期进行宣判。
今年来,随着海南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三亚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了一系列涉外民商事案件,有效保障了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多元化解决了大量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纠纷,为三亚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第一槌的落下,对今后统一司法审判尺度,营造良好司法环境,为三亚推进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中建设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纵观整个庭审,法庭内一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科技法庭安装了一整套先进的庭审应用系统,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生成笔录,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可实时查看庭审笔录、对笔录、证据进行批注等,庭审内容通过庭审公开网实时直播,不能到场的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庭审录像,一系列现代化手段实现了庭审录音、录像、记录“三同步”,让整个庭审过程一目了然,提高庭审的效率,实现庭审程序的便捷化和司法公开化。
由于涉外法庭审理的案件会涉及到非中文语种当事人,为了让外籍当事人及旁听人员听得懂庭审内容,涉外法庭设有海南最先进的同声传译室,可以通过安装在科技法庭的同声传译器,为科技法庭提供英语、法语、俄语等多种外语语言的同步传译。
庭审过程中,法庭外部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法庭一侧外墙安装了一整块调光玻璃隔断,可以根据庭审需要来设置玻璃的透明与不透明状态,而且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如果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只需要打开开关,调光玻璃就会变成透光不透明的雾化状态,外面的人无法看到法庭内部,可以很好的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调光玻璃还可以作为投影屏幕使用,替代普通幕布,在玻璃上呈现高清画面图像。与此同时,法庭门口的电子显示牌也被调为“正在开庭”状态。
科技法庭的布局与普通法庭也不相同,一般民事法庭双方当事人席位是面对面分列在审判台前面的两侧,而这里的当事人席位是并排面对审判台设立,主要是希望弱化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性,凸显法官主导案件审理的权威性,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