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法律网讯(郑海霞)年末将至,我省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开展近一年。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三亚中院院结合实际踏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工作脉络清晰,在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改革等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审判质效不断提升。截至11月,三亚中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803件,同比上升4.51%,结案率80.27%。目前,三亚中院部分法官审理案件超三百件,其中自己承办案件已达近百件,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达两百余件。
以实行法官员额制为前提。按员额比例选任法官成了第一个落实举措。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确保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任,让真正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员额。今年2月,三亚中院首批选任法官40名,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达到了20名,本科学历达到19名。通过改革,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法官留在了队伍当中。
以明确人员权限作为改革的基础。将《海南省法院司法责任制职责清单》,下发至每位干警,集体组织学习,要求切实按照清单规定牢记自己的职责,依职行权,依权担责。法官是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普通法官和院、庭长的权限有了重大变化。改革后,主审法官、合议庭依照法定程序审理案件并依据法律规定对案件作出裁判,突出主审法官的主导责任,案件原则上全部由主审法官担任审判长并签发法律文书;院、庭长则履行审判管理职责与行政事务管理职责,不得干扰其他办案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即明确要求院、庭长不得越级或者超越分管范围进行管理,不得强令合议庭改变评议结果和接受他人关于案件处理的意见,不得对未参加合议庭审理的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签发。
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核心。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三亚中院多措并举切实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将司法责任制从文件中切实落到实地。一是明确员额内法官的办案指标,将院、庭领导编入合议庭办案,明确副院长的办案指标不少于16件,专委不少于32件,并按照上一年度本部门人均办案数的50%确定了各业务庭庭长的办案数额。目前,院领导主办案件已达313件,参审案件205件;各业务庭庭长主办案件达450件,参审591件。二是建立专业法官会议会议制度,成立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四个专业法官会议,各专业均由7-9名审判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法学功底扎实的精英法官组成,为法官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供咨询意见。例如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魏某诈骗罪一案,召开刑事、民事专业法官共同会议,由民事法官从专业角度对案件所涉合同定性提出意见,供合议庭参考。三是加大学习力度提升司法能力。组织法官学习好、使用好省高院编写的《海南法院类案参考》,为确保审判质量、统一裁判尺度提供参照。通过庭审观摩评议、集中评析改发案件,加强对市两级法院广大法官的业务指导。今年6-7月,三亚中院开展对市两级法院三大审判全面开展庭审观摩活动,每位法官都召开一次观摩庭,通过庭审发现案件审理从庭前准备工作到庭审程序、庭审用语、庭审记录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四是大幅缩减审委会讨论案件范围,严格按照完善司法责任制的要求,控制案件上会比例,将裁判权更多地还给主审法官和合议庭。从今年3月起至今,审委会仅讨论案件10件。五是成立法官考评委员会,负责案件质量评查和监督,建立法官业绩考评工作按月平时考评和年底定期考评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将考评标准细化,着重对审判工作实绩和审判工作能力进行考评。从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效果和审判流程管理细化考核法官的审判工作实绩,从职业道德指标、司法技能指标、司法理论指标着手考评法官的审判工作能力,最终对入额法官是否胜任法官岗位作为定性评价。
以有效的审判管理和监督为保障。审判权的独立行使绝不是放任不管,在改革中“放权”的同时,三亚中院也注重加强“控权”设计,把充分的放权和有效的监督紧密结合。一方面制定重大案件裁判文书备阅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复杂案件,要求在案件宣判前报庭长、分管院长备阅,如有不同意见及时提出供合议庭参考,以避免案件承办人简单处理,确保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另一方面强化审判管理职能作用,对案件审判流程做到各环节、各节点都有监督制约。一是强化案件的督办通报,坚持对审限内结案率进行定期通过,对各业务庭和法官的结案数、清理积案数、调撤率等重要审判指标进行排序发布,每月发布考评通报;二是强化案件的流程监控,严格控制立案、排期、送达、开庭、结案、归档、执行各环节期限,对临近审限案件发出警示或催办通知,严格案件审限延长和中止的审批程序,监督案件变相超期,保证审限内及时办结;三是强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影响均衡结案、制约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各种潜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判工作决策建议。
以信息化建设为科学发展的助推力。在信息化充分融入人们生活的今天,三亚中院把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司法公开、便民利民的重要途径,也是法院科学发展的必经道路。今年5月,开通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设立公众服务区、当事人服务区、文书选登、精品案例等多个板块,力争为社会公众、当事人、律师提供全覆盖的网上诉讼服务。在公众服务区,可查询管辖范围、诉讼指南及风险告知、诉讼费用收取、诉讼文书样本、法律法规等;在当事人服务区,当事人可以申请网上立案、判后答疑、预约法官、预约查档、进行案件查询、材料收转、证据交换等。6月,开通全国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一改执行员一家家银行跑的传统执行方式,通过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对被执行人财产信息进行查询和控制,借助互联网、利用大数据有效破解法院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难寻、执行财产难找的两大难题。